从上海飞了12个小时到达底特律,在坐了一个小时的支线飞机到达了威斯康辛州的首府麦迪逊,再一次来到了这个熟悉的小城市。
威斯康辛州位于美国的中北部,属于五大湖地区。这里拥有肥沃的冰川土壤,因此乳制品的产量以及品质也是全美闻名,被誉为“美国奶罐”。在距离麦迪逊50公里左右的小镇沃特卢,一路开车过去都是大片大片绿油油的农田,就是那种典型的欧美大农村的样子。
如果不是亲身前往,你会很难想象世界闻名的TREK总部就坐落于此,在一个只有3000人左右的小镇上。对了,小镇只有3000人左右,而TREK总部的员工就超过了800人,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。
我也记不清自己是第几次来到TREK总部了,我还依稀记得第一次到TREK总部好像是在2013年,那时候TREK总部没有现在这么大,门口打着TREK logo的木质广告牌如今也已经变成了铝制广告牌,而TREK logo的颜色则是Project One的镀铬银色,这也是此次前往总部参观的TREK中国经销商的必打卡点之一。
展开剩余94%| TREK总裁John Burke也特地在办公室与我们会面,并且回答我们的问题。
以前,进入到总部之后还有前台,但现在都取消了,变成了开放式的展厅,进门的大幅海报就是那个著名的红色谷仓,也就是TREK 1976年创立的地方,这里也是TREK梦开始的地方。
一整面的历史墙都是TREK从成立至今的关键节点,而最顶上的三台车也都是TREK历史中非常重要的产品代表。
我们都知道TREK创立之初是做旅行钢架起家的,那时候的美国自行车仍采用批量化、低成本的焊接工艺,而高端产品则被欧洲品牌所占领,这就是当时TREK的两位创始人Dick Burke和Bevil Hogg从一开始就选择钨极氩弧焊的TIG工艺焊接顶级钢材,而这种工艺要求极高的焊接技术和时间投入,焊点也更平滑、美观,显著提升车架的强度与稳定性。这在1970年代的美国市场非常罕见,堪比定制车架的水准。
再加上TREK的旅行钢架车明确定位为可长途骑行、负重载物,其车架加长轴距、固定挡泥板和货架孔位的设计与旅行车的需求高度匹配,因此当时的他们也以工艺质量和设计细节从美国市场脱颖而出,迅速获得市场认可。
1982年对于TREK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历史节点,当时的市场风向发生变化,他们的产品定位也随之转变,逐渐迈向以竞赛为导向的策略。车架的几何角度变得更直,涂装也更鲜艳了。他们在当时推出了配备全新Dura-Ace套件的 959 车型,并为957车型装配了当时最畅销Campagnolo Super Record套件,也就是墙上挂着的这一台车。
中间的这台5500是TREK首款采用其专利技术的OCLV碳纤维车架,并于1992年发布,这款车标志着碳纤维正式从小众走向主流。与许多当时将生产外包到亚洲的品牌不同,5500是在TREK工厂手工制造,它代表了 90 年代美国高端自行车制造的顶峰。TREK 5500是碳纤维公路车从实验室走向世界舞台的里程碑产品,奠定了TREK在职业赛事与高端制造中的地位,这些车型也为TREK接下来20年的技术发展奠定了基础。
最右这台车则是TREK经典的Y系列山地车,它是TREK在1990年代中期推出的革命性全避震山地车系列,以其独特的Y型车架设计和OCLV碳纤维材料为核心,成为了当时最具辨识度与创新性的山地车之一。它的前部是碳纤维一体成型的前三角,而后三角则是采用了URT统一后叉结构,就是后上叉、后下叉与五通一体的结构。
墙上的这台Y33,搭配 RockShox 避震系统与 Shimano XTR 套件,也是当时最顶的配置了。在当时,Y系列全避震山地车架因其先锋设计在工业领域获得高度认可,其设计随后被多家品牌模仿,引发了一轮 Y 形结构热潮。
尽管URT构型在后期被更先进的四连杆或其他虚拟转点避震结构设计取代(因五通位置在避震作动会有较大的浮动),但Y系列在山地车设计史上仍占有独特地位。简言之,TREK Y系列是90年代山地车发展史上的一块重要里程碑,它不仅刷新了人们对全避震山地车的想象,也为TREK后续的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。
| 不愧为“美国奶罐”的称号,在TREK总部到处都摆有奶牛的雕塑。
在参观完历史墙之后,我们继续深入TREK总部,当你看到这一墙的世界冠军彩虹衫以及环法各色荣誉衫时,我们就已经来到了TREK为职业车队设立的技术支持团队Raceshop车间了。这里的技师会将组装好的整车,送往世界各地的职业车手。
同时,他们也会根据车手的特殊需求,来进行一些特别的零部件定制服务等。很多的测试原型车也会在这里组装,并通过职业车手的反馈来对车架的研发进行针对性的改进。
| 在这个Rachshop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知名车手原味战车。
| 每一面旗帜都是顶级职业赛场冠军的见证,看看你认识几个车手。
这里是巴黎-鲁贝冠军荣誉通道,从坎切拉拉、德根科尔布,再到巴黎-鲁贝女子赛冠军的莉齐·戴格南、隆戈·博尔吉尼,他们也是TREK经典车型Domane的历史见证者。
| 性能实验室外拓印的巴黎-鲁贝石板路图案也成为了装饰之一。
通过冠军之墙之后,就是TREK的性能实验室,这里有我们曾在视频里无数次看到的跑步机测试机器。虽说是跑步机,但只是利用了跑步机的原理,这台测试跑步机能够达到40km/h的速度,并且最大模拟出35%的坡度,但最好的地方就是TREK将3D扫描的路面状况完全复刻到了这台跑步机的履带上。
在此前的Domane、Supercaliber等车型的研发中,技术人员就会将车型所会碰到的路况复刻到履带上,然后通过12个3D摄像头阵列精确跟踪自行车和车身各处标记的运动,以每秒360次的速度捕获整车在运动中的细节,从而为车架的改进带来数据支撑。
在办公室内,随处可见各种拥有着历史意义的整车,随便一台车都有着非常传奇的故事。TREK 2500 Pro是TREK在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初推出的一款高端铝合金公路车,定位为性能竞赛车型之列。车架采用铝合金套接碳纤维管材的设计,可以说是TREK在全面向碳纤维车架转型的过渡车架。这种铝合金+碳纤维的混合结构在当时非常先进,也成为TREK后续高端车架的设计雏形。
TREK早期的660系列钢架公路车,搭配的还是日本品牌Suntour在上个世纪推出的高端公路车套件Superbe,是当时与DURA-ACE和Campagnolo Super Record同级别竞争的存在。
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,从钢材到铝材的转型是很多品牌的分水岭。在1985年之前,TREK主要以制造钢管旅行车与公路车(如TREK 720、TREK 560等)为主。TREK 2000是品牌的第一款铝合金车架公路车,它的诞生标志着其正式迈入轻量化金属材料时代,这也开启了其在材料创新上的探索之路,也验证了铝合金的商品化可行性。
虽然“Alpha Aluminum”品牌术语是后来才推广的,但TREK 2000 已开始使用轻量铝合金管材,并配合当时先进的焊接工艺,尝试解决铝材在舒适性与结构强度方面的挑战。它成为TREK后续铝车架技术迭代(如 Alpha SL、SLR)的基础。
在此基础上,后续诞生的TREK 1200铝合金公路车和TREK 7000铝合金山地车,也让铝合金材料在车架中的大规模使用变成现实。当时的这两款铝合金整车,带来了非常不错的性能,但又以更亲民的价格获得了消费者的青睐。这辆车的成功,也让在八十年代末期陷入财务危机的TREK成功脱离泥潭。
这是一个显眼包,在这一排历史车型的下方是一台满是泥土的Checkmate砾石公路车,TREK公路车部门总监Jordan Roessingh骑着它在Unbound 200英里组获得了年龄组的第一,也让它摆放在这显得“名正言顺”。
Welcome to the test lab,这是TREK的测试实验室,包括车架五通、头管刚性的测试,头盔的碰撞测试、轮胎性能的测试都在这里。他们会定期从不同生产批次的车架来进行抽查,以确保在不同时间内生产的车架都能保持一样的刚性表现,以确保提供给消费者的产品能够带来一致的性能表现。
当然,他们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对原型测试车进行各个部位的刚性测试,以确保设计、生产达到要求。因为当天参观的人实在太多,因此一些还处在保密的车型也被收了起来,没有让我们一饱眼福。
TREK的视频、产品照拍摄的工作室,你们看到的很多关于新车型的产品和视频都是在这里拍摄的。
TREK原型产品开发中心,数台CNC机台以及其他小型机台在这里连续作业,早期的原型测试车或是风洞测试的车型都是在这里制造出来的。
| 第八代Madone的铝合金原型车
| Supercaliber的原型车
| 木制的Emonda原型车
| 碳纤维材料的实验室,这里可是TREK技术的命脉
| 3D打印技术也早已成为了品牌在进行新产品开发的必备技能
接下来,我们就进入到TREK Project One涂装工厂区域了。为什么我一直拖到现在才发稿(绝对不是因为我的拖延症),主要就是图片里的这款新涂装要在7月3日才正式对外发布,这也是LIDL-TREK男子车队征战环法的新款涂装车架。
| TREK Project One的组装车间
| 这是一台价格25万人民币的Project One Ultimate涂装车款正在组装中。
组装车间外摆放了众多的Chroma幻彩系列的车型,这也是Project One如今越来越受欢迎的地方,可以定制颜色和配件规格,也让更多的消费者可以定制到自己喜欢的梦想之车。
在参观完总部之后,我们也步行大概1公里左右到达了红色谷仓,如今它已经成为了二手自行车翻新整修的地方,TREK也希望让更多的老旧自行车重新焕发生机,并且让更多的人可以以更低的价格享受到自行车骑行的乐趣,同时也是一件非常环保的举动。怎么说,现在的红色谷仓不仅仅是TREK精神的象征,它也将继续发挥自己的价值,让更多的自行车延续它的生命。
既然是自行车品牌的总部,那骑车的地方必不可少,总部后门就是连绵的小山包,而这里也被改造成了CX公路越野的赛道,从2017年,这里就曾连续举办了六届的CX世界杯分站赛。如今,这片场地也成为了美国USCX赛事的其中一站。
不仅如此,从总部穿过马路之后就是山地车所骑的越野林道,TREK也在这里修建了很多条山地骑行的路线,为了让骑行的爱好者能有一个好的休息环境,TREK的高层还兴建了一个553平米左右的山林小屋(TREK LODGE),将现代感与乡村风融入建筑风格。
真的是一个神仙般的工作环境,如果不想上班就可以出门骑车,公路、山地、Gravel骑行都可以,这不就应了那句话:上班时间不骑车,做人和咸鱼有什么区别,这可能自行车行业里摸鱼的最高境界了。
当然,我们此行的重点是体验TREK 100的骑行活动,每年都会在TREK总部举行。TREK 100最初为支持“儿童癌症基金会(MACC Fund)”的筹款而设立,至今仍保持着公益初心。活动现场到处可见为慈善筹款的志愿者和感人故事,这种使命感也让活动更具深度和温度。
对我个人来说,此次美国之行还是留下了些许的遗憾,出发前一周因为跑步伤了膝盖,导致我原本报名参加的TREK 100的骑行活动也缩水了。对了,这里的TREK 100可是原汁原味的100英里,我只能临时更换了62英里组。
虽然膝盖有点疼,我也吃了止疼药,但这个活动的氛围真的非常棒。沿途所经过的补给站,是TREK员工与其家属主动报名参与的志愿服务。他们不仅提供水、运动饮料、能量棒、香蕉等补给品,还会加入主题装饰、音乐、游戏等创意元素,营造出欢乐和温暖的氛围。这正体现了TREK企业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点:不只是制造自行车,更在于建立人与人之间真实、有爱的连接。
作为一个专门抬杠的中年人,过去我总觉得所谓‘企业文化’不过是公司给员工灌输的‘洗脑口号’。可当一个品牌持续地、默默地去做一件件真正有益于社会与社群的事,并且年复一年、身体力行地坚持,它所传递的就不再只是口号,而是一种真实存在、被人感知并认同的文化。
文:选锦
摄影:周凡/选锦
专业在线股票配资交易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