美国刚划下红线,泽连斯基扭头就打,基辅这回真不听话了
基辅的风向,似乎一夜之间就变了。泽连斯基站在镜头前,脸上看不出太多波澜,说出的话却像一块石头砸进了平静的池塘。他说,乌克兰的国产远程家伙什儿,已经开始招呼俄罗斯腹地的目标了。
更要命的是后半句,他说,这种事,我们已经不跟美国人商量了。那副神态,仿佛在说一件稀松平常的小事,就像邻居出门倒个垃圾,顺便提一句“今天的垃圾分类我自己做主了”。
“很久以前的事了”,他轻描淡写地补充道,把与美国协调的过往,定义为了一个不值得再提的“旧时代”。这话说得轻巧,听在华盛顿那些西装革履的决策者耳朵里,恐怕比防空警报还要刺耳。
这已经不是暗示,而是明示了。乌克兰这条船,似乎想要自己掌舵,哪怕前面是惊涛骇浪。那个一直以来提供罗盘、燃料甚至船票的老大哥,现在发现,舵手好像有了自己的想法。
就在泽连斯基这番表态的前一天,美国媒体还在那儿吹风,说五角大楼给乌克兰手里的“陆军战术导弹系统”(ATACMS)上了道紧箍咒,明确规定:不许用它去捅俄罗斯本土的马蜂窝。
这批导弹,可是乌克兰磨破了嘴皮子才要来的宝贝。尤其是射程三百公里的版本,一脚油门就能踹到克里米亚之外的不少俄军关键节点。美国人给了,但附送了一本厚厚的“使用说明书”,第一页就用红笔加粗写着“禁止打出乌克兰国境线”。
美国人的算盘打得噼啪响。他们既要乌克兰拖住俄罗斯,把这头巨熊的血慢慢放干,又怕乌克兰玩得太过火,一不小心把火星子溅到自家后院,引爆一场无法收场的全面战争。这根绳子,必须攥在自己手里,松紧由我,收放自如。
可现在,泽连斯基等于公开宣布,他手里不止有美国给的绳子,还有自己打的草绳。这根草绳虽然看着不起眼,但一样能勒人,而且怎么用,他自己说了算。
所谓国产远程武器,听着挺神秘,其实明眼人早就看出来了。最近俄罗斯境内那些炼油厂、军用机场接二连三地冒黑烟,背后就有乌克兰无人机的影子。那些被称为“UJ-22 Airborne”或者“Lyutyi”(意为“凶猛”)的无人机,航程动辄上千公里,专门盯着俄罗斯的能源和军事基础设施下手。
从梁赞到图阿普谢,俄罗斯的炼油设施被炸得七零八落,直接影响了前线的燃油供应。这可比在战场上啃掉一个村庄的战果要大得多,是真正的“攻敌之必救”,打在了俄罗斯的经济命脉上。
这些行动,显然不是靠美国提供的武器完成的。这是乌克兰战争打到第三年,被逼出来的“自力更生”。他们发现,指望别人给的刀,总会被人限制挥刀的角度和力度。要想真正打得对方肉疼,还得是自己手里那把不那么锋利、但绝对听话的柴刀。
泽连斯基的这番话,与其说是在向世界宣布一项军事策略,不如说是在进行一场政治摊牌。他在告诉拜登政府:你们的援助我很感激,但我的国家正在流血,我的人民正在死去,我不能永远戴着镣铐跳舞。
这场战争的主动权,哪怕只有一小部分,乌克兰也想夺回来。他们不想再当那个只能在棋盘格子里移动的棋子,他们想成为那个可以影响棋局走向的棋手,哪怕赌上的,是自己的全部身家。
这里面的滋味,相当复杂。一方面,是小国在巨人夹缝中求生存的悲壮与决绝。战争打到这个份上,乌克兰已经没什么可以再输的了。光脚的,有时候真的不怕穿鞋的。
另一方面,也折射出美乌之间早已存在的裂痕。美国希望的是一场“可控的冲突”,一场能持续消耗俄罗斯国力,但又不至于让核大国彻底失控的代理人战争。而乌克兰想要的,是一场能够带来胜利、收复失土的卫国战争。
目标从根子上就不完全一致。一个想的是全球战略平衡,另一个想的是家园故土完整。当战争的残酷现实把这种分歧摆上台面,分道扬镳的苗头也就冒出来了。
泽连斯基的表态,也是一种高明的施压。他等于把皮球踢给了美国:要么,你给我更多、更自由的武器,让我用你的刀去砍我想砍的地方;要么,我就用我自己的土办法继续干,到时候出了什么乱子,可别怪我没提前打招呼。
这就像一个被管得太严的孩子,突然有一天宣布自己要出去闯荡了。父母的第一反应肯定是惊慌和愤怒,但冷静下来,或许就得考虑是不是该松松手,给点更多的信任和自由了。
当然,乌克兰的“单干”能力究竟有多强,还得打个问号。国产无人机虽然能袭扰,但在正面战场上,真正能改变战局的,还是那些高精尖的重型装备。这一点,基辅心知肚明,华盛顿也一清二楚。
所以,这更像是一场心理战。乌克兰在赌,赌美国不敢真的“断供”,赌西方世界在“政治正确”的大旗下,最终还是会捏着鼻子认了。毕竟,谁也不想承担“乌克兰战败”这个沉重的历史责任。
这场大国博弈的牌桌上,每个玩家都在计算着自己的得失,说着言不由衷的话。而乌克兰,这个曾经被认为是牌桌本身的地方,现在却挣扎着想坐上牌桌,哪怕只是一个最小的角落,也要发出自己的声音。
泽连斯基的这番话,就是他扔上桌的一张牌,不大,但足够让所有人都重新审视自己的牌面。战争的走向,或许就在这些看似不经意的言语交锋中,悄然发生了偏转。
说到底,当一个民族为了生存而战时,任何外来的规则和束缚,都可能被视为一种奢侈的负担。他们或许会暂时遵守,但当生存的本能压过一切时,挣脱枷锁就成了唯一的选择。乌克兰正在做的,就是这样一种尝试,前路是福是祸,没人能说得清。
我的看法是,这不仅仅是一次军事行动的宣告,更是一次国家主权的宣示。在血与火的洗礼中,乌克兰正在艰难地重塑自己的身份,它试图告诉世界,它不是任何大国的附庸,而是一个独立自主的战士。这种决绝的态度,既令人敬佩,也让人对其未来的命运捏一把汗。
专业在线股票配资交易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