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25年5月,印度总理莫迪做了一场“硬刚美国”的梦。他高调宣布对美国商品加征报复性关税,76亿美元的大刀挥向美国,甚至连夜翻烂了《中国反制美国100招》的剧本。
结果,这场戏只演了48小时。特朗普反手一巴掌甩过来:“印度求着给美国零关税!”苹果生产线被叫停,特斯拉工厂被掐断,印度商务部长的飞机还没落地就光速认怂。莫迪的豪赌,成了国际舞台上的一场滑稽戏。
这场闹剧的背后,是莫迪十年“印度制造”梦的破碎。2014年,他推出“印度制造”计划,几乎照抄中国作业:招商引资、建厂、搞基建,还想用230亿美元的“生产关联激励计划”(PLI)把制造业占比从17%提到25%。
结果十年过去,制造业占比反而从15.4%跌到14.3%。补贴发了4年,230亿中只兑现了17.3亿,兑现率不到8%。企业申请补贴要过57道审批,等18个月,旁遮普邦一条铁路建了40年还没完工。
印度的工厂,根本转不起来。全国580个公路项目延期,270个卡在土地征用环节。富士康去印度得自带发电机,因为停电比吃饭还频繁。
苹果在印度的iPhone生产线良品率比中国低10%,成本却高15%-20%。工人识字率低,只有15%的劳动力具备基本技能,和中国85%的比例差了一大截。讽刺的是,印度70%的制药原料和50%的电子元件还得从中国进口。
莫迪的补贴,还喂饱了少数财阀。94%的补贴流向了手机和制药业,因为这两个行业和政府高官利益相关。而能创造就业的钢铁、纺织业却被晾在一边。
外资企业进了印度,就像掉进坑里。小米被罚48亿,特斯拉建厂被特朗普叫停,外媒直接吐槽:“在印度赚钱印度花,一分别想带回家!”
2025年8月,美国又补了一刀。特朗普对印度商品加征50%关税,骂印度经济“已经死了”。印度GDP增速预计放缓0.9%,苹果产能转移计划彻底泡汤。莫迪号召民众支持国货,但印度连螺丝刀都依赖中国制造。
专业在线股票配资交易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